保险公司转型,人员调整“阵痛”如何平顺渡过?

 

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,中国保险市场增长最近几年略感乏力,2021年原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;另一方面,银保监会对于保险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,旨在推动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高质量发展。在保险业深度调整的当下,保险营销员群体势必会经历转型期的“阵痛”。

 

特别是在华深耕多年的外资金融保险公司,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监管变化,通过人员调整和变革,实现组织的敏捷转型升级,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。

 

 

01

 

项目背景

 

I公司是一家外资金融保险公司,在中国市场深耕二十余年。近年来因市场环境变化,行业整体下滑,公司业务量受到影响,为平衡公司的业务运营和成本,I公司决定进行组织变革,对涉及到两个城市、共计九十余名员工进行调整。

 

公司对此次调整提出了几点要求:

 

-宣布公司决定的方式要斟酌,平衡亚太区和中国区的需求

-要顺利推进,不能出现对抗性事件

-减少对留用员工的影响

 

 

02

 

主要挑战

 

 

公司第一次进行规模性人员调整,如何与相关方达成共识并推进存在挑战

 

公司在华平稳发展多年,在员工管理上只出现过个别员工被动离职的情况,从未经历过规模性人员调整。此次调整对于公司而言,从如何有效推进,到其中可能出现的挑战,管理层需要更多来自项目组的铺垫和准备。

 

而作为一家成立了工会的企业,在人员调整法律路径的选择上,也需要面对工会的挑战和质询。工会认为,公司裁员应当提前三十天向工会说明情况,此次调整没有说明,不符合法律程序。

 

 

工龄长,适龄女员工多,再就业能力低

 

长期较为稳定的业务发展,带来的是员工留存率也相对较高。公司长工龄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30%。公司内适龄生育的女员工也较多,这两类群体对于规模性调整带来的职涯变化,将会有更强的不适应性。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就业环境,相对较弱的再就业能力使得员工更不愿意离开,并且有员工抱团给公司发邮件,明确表示不接受公司的调整,也不接受第三方的沟通。

 

 

为什么是我、工资水平偏低等因素,导致员工抱团风险高

 

由于此次调整因业务变化而起,只涉及到部分员工。部分老员工难以走出舒适圈,对于公司可能的调整没有预判,“为什么是我”的问题较为突出。工资水平普遍较低、再就业难度大,使得员工的情绪更为激动,向顾问和公司询问各种问题,质疑调整的合法性,甚至扬言“不解决就不走了”。

 

员工一方面在寻求方式表达自己对公司决定的态度,另一方面也在抱团、摸底公司的底线和补偿方案的细节。有聚在停车场商议的,有在沟通现场外聚集讨论的。这直接影响了离职沟通的正常开展。项目推进过程中,对于可能出现的情绪激化、“示范作用”引起的群体性事件,更需要项目组提前做好预判和应对。

 

 

沟通挑战:

疫情影响无法见面

 

比项目本身更难以应对的挑战是不断变化的疫情发展。项目开展期间,疫情的特殊政策导致项目的沟通地点一直在变化,后续因疫情加重,不得不最终改为线上沟通。这个过程中,员工不断挑战公司为何临时换场地。而不能见面,仅靠文字和语言的对话,也对沟通顾问坚定推进的信心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。

 

 

03

 

化解:通过坚定、持续的沟通让相关方安心、放心

 

 

应对公司的调整目标:与公司相关方保持沟通

 

为能够坚定、高效地推进项目,前期项目组需要在做好充分调查诊断的基础上,与公司由不同国家管理者组成的亚太区管理层进行沟通,对项目进行分析、预判,取得管理层对项目的支持。

 

在沟通前,赉擘斯项目组顾问做了大量准备工作。通过沟通发现,A公司管理团队非常担心此次调整出现意外,无论是员工通过媒体扩散,还是员工抱团对抗,这些情况都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

 

理解了管理团队的担心后,赉擘斯顾问进行了整体方案的讲解、对策略排布的讲解、一旦出现意外预备方案是什么、以往赉擘斯处理类似项目的经验……让公司管理层充分的放心。

 

 

应对长工龄和再就业能力:补偿方案倾斜

 

考虑到员工分布在两地,工资水平差异较大,适龄女员工和长工龄员工多,在设计补偿方案时,项目组考虑在N+1的水平之上,给予一定的额外考量。对于长工龄且年龄较大再就业困难的员工,补偿水平给予额外倾斜,使得整体方案较为人性化,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和困难。

 

 

应对不能见面和员工抱团:坚定地推进沟通进程

 

对于员工在沟通现场聚集、抱团讨论的情况,顾问还是坚定地按照既定方案与员工进行沟通和疏导。员工因疫情挑战被迫临时换场地、收到流调短信要求公司对可能的传染进行赔偿等进行质疑和挑战,顾问还是秉承帮助他人的初心,耐心给予疏导。

 

从沟通节奏的把控上,顾问坚持在签约截止时间前提示员工签约;同时对于有可能错过签约时间的员工,也尽量打电话敦促员工前来签约。并告知员工后续如果不能按时签约,会依法做出相应安排。同时,顾问也与员工始终保持开放性沟通,尤其在员工打来电话咨询是否可以签约时,一直积极地帮助联系并最终促成员工签约。

 

通过从头至尾的坚持和不断的开放性沟通,最终项目在规定时间内,达成了100%协商解除签约的目标。

 
 
 

04

 

后记

 

A公司的规模性人员调整案例并非典型,但难度不亚于其他复杂的规模性人员调整。

 

尽管遇到了重重阻碍,但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、PMO项目结果导向的推进路径、与内外部主导沟通、让相关方放心和安心的态度,机动灵活的问题处理方式,及时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,并最终达成了项目的既定目标。

 

沟通既是道,又是术。如何通过沟通,在各个环节、各个阶段、各个人的角色中起到作用,并最终达成目标,是你我都需要持续精进的课题。

 

 

拓展阅读

 
 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3-06-14 20:30
联系我们
提交您的留言

成功案例

首页    成功案例    保险公司转型,人员调整“阵痛”如何平顺渡过?